一个父亲出轨,母亲因隐忍而情绪不稳定的家庭,孩子会幸福吗?
万一哪天你情绪崩溃,跟孩子说,要不是为了你,我一定跟你爸爸离婚。
孩子又会作何感想?
当一个母亲无法在自己的丈夫身上获取情感需求的时候,这个情感需求就会转入孩子身上,那么孩子是否能够承受得住呢?
他的性格就一定会如你所想,不离婚,家庭完整,他就健康吗?
这些都是未知。
所以最终的症结,不在于要不要给孩子一个健全的家庭,而在于孩子的成长环境,以及母亲的心态。
这才是决定他性格的关键。
所以这个理由其实仔细想一想,也经不起推敲,或许只是因为你惧怕离婚这件事,而把孩子推出来,给自己一个正当的理由,好让自己不去面对他出轨,摆脱婚姻这个假舒适圈这件事。
离还是不离,真的是个问题。
被出轨后,我们脑海中冒出来最多的问题大概也就是婚姻是否该继续吧?
其实,不只是被出轨,婚姻中婆媳矛盾、育儿冲突,我们一次次争吵,愤怒的时候恨不得对方立刻消失,多少次为了孩子我们硬生生隐忍维持婚姻,可是,多少次我们会问自己:
我们应该为了孩子勉强维持这段婚姻吗?
勉强维持真的对孩子更好吗?
添加情感导师\/信:jiadais 一对一咨询帮你挽回失去的爱,修复您的婚姻情感关系!
我可以牺牲自己,但是上帝啊,请告诉我,对孩子来说,我怎样选择才是对的?
俗语说:宁拆一座桥,不拆一桩婚。自古以来,我们的价值观中都更倾向于维持婚姻。但随着这些年思想更开放,自媒体如天女散花般开放,为了取悦女性观众,也不乏各种强调女人遇到委屈就要离开的论调。
比如有一篇劝人离婚的心灵鸡汤,自称林心如母亲爱养花,前夫有一次把烟蒂扔进花盆,林母便毅然决然与其离婚。
结局当然是她找到一个无比爱她,给她买好多花的男人,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劝人不离婚的文章则没有那么温情,更像是惊悚片情节:孩子性格孤僻、被校园霸凌,成人后被社会歧视,相亲被冷落,因为大家不愿意找单亲家庭孩子作为伴侣。
也有很多学员问:他好像悔过了,我该为了孩子继续和他在一起吗?
有的已经决定:我这一辈子就这样了,但我不能让孩子童年不幸,所以,我要打好婚姻守卫战。
被出轨后,该不该离婚?是否应该为了孩子勉强维持婚姻?离婚对孩子影响有多大?
我们无法直接告诉你答案。
因为每一段婚姻都有它独特之处,片面地告诉别人勇敢离婚或是为了孩子不离,都太武断、也很不负责任。
我们可以告诉你的是,根据中外心理学相关研究,离婚本身绝不是导致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抚养人的情绪、父母间的冲突才是让孩子出现困扰的根本原因。
01 离婚率逐年攀升已成事实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经济能力的逐步提升,思想逐步解放,社会对离婚这件事越来越包容,我们的直观感受是到身边离婚人群越来越多。那么,这种直观感受是否理性,能否找到数据支持呢?
从2010年开始,到2010年,中国粗离婚率(crude porce rate,年度离婚数与总人口之比)呈逐年上涨趋势。
在英美等国家离婚率开始逐年下降的同时,中国却仍然保持上涨态势。
再看看离结率,根据民政部发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1010.8万对,离婚登记人数为380万对。2018年离婚/结婚率为38%。
这是什么概念?3对伴侣结合的同时,至少1对离婚。并且,2010年离婚/结婚率才为21%,短短8年时间,离结率增长17%。
数据证明,无论离婚有何种影响,专家们是否建议勉强维持,离婚的普遍是既定事实,并且离婚率应该仍会呈上升趋势。
02 离婚是人们趋利避害的选择
一项调查法院200件申请离婚案件的研究显示,性格不合、缺乏家庭观念、婚前缺乏了解、家庭暴力、外遇等是离婚的几大原因。
上海社科院的一项调查发现,目前婚外情,已经成为中国人离婚的主要原因就是外遇,占比40%,其次是性格不合,占比38%,第三是一方不尽家庭义务,占比16%,剩下的性生活不和谐、经济原因、亲属原因、赌博等原因加一起仅占比6%。
但是,婚外情、性格不合等婚姻中的常见矛盾因素并不是现在这个年代独有的,人的本性如此,过去这些矛盾也并不鲜见。为什么以前人们不因此离婚,现在却“小题大做”呢?
经济学家认为,婚姻的经济学意义在于可以降低生活成本,如果一个社会规则的制定结果是离婚比结婚收益更大,整个社会终将向收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
社会交换论则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人们倾向于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或倾向于扩大满意度、减少不满意度。
女性的日趋独立、经济能力的日渐提升,时代进步导致网络等人际交往方式的丰富,让女性对婚姻有更平等的诉求,对生活方式有更多的选择。如果在婚内被背叛、被家暴、被无视,或许许多人不再愿意隐忍委屈一生,也更大概率会获得父母的经济、人力支持。
说到底,选择的过程就是权衡,每个人都在用脚丈量哪条路对自己更有利。
03 横向比较的离异影响并不客观
美国婚姻心理学家Paul Amato(保罗·阿马托)发现,孩子会复制父母的情感模式。也就是说,如果父母是离异,孩子可能也会习得这一模式。
并且,父母在孩子年龄越小时离婚,对他造成的影响越大:
孩子6岁内遭遇父母离婚,未来在婚姻中的孤独率是90%;孩子12岁内遭遇父母离婚,未来在婚姻中的孤独率是54%;孩子18岁内遭遇父母离婚,未来在婚姻中的孤独率是27%。
乍看之下,似乎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但保罗·阿马托的研究是典型的量化研究,用数字说话,看似科学规范,但结果简单机械。
这种研究往往把离异家庭孩子去与其他孩子横向对比,而非是否离异的纵向对比,或与同样处于冲突家庭的孩子进行对比,所以得出的结论并不客观、科学。这部分充满冲突的家庭无论离婚与否,都会给孩子带来情绪障碍之类深远的影响。
离异子女这群孩子的抽取本身就有特异性。这种横向对比缺少对研究对象进行过程性、纵向的解剖,呈现的动态感、进程感维度明显不足。
20 世纪70 年代以后,关于离婚对孩子影响的研究逐渐开始注重质性研究,有研究表明,生活在父母关系紧张 家庭的孩子比生活在离婚家庭的孩子,发生问题的比率更高。
另外,也有许多研究声称离异孩子违法犯罪概率更高。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安琪对这些报告或研究进行再次分析后指出,这些报告或研究所做的统计往往混淆了离异单亲家庭和父母一方丧偶、父母服刑等其他类型的单亲家庭,而且把一些违法的越轨行为也纳入到了犯罪中,因此严重夸大了父母离婚与青少年子女犯罪的关系,实际上只有6%~10%的青少年犯罪是来自父母离婚家庭。
事实上,有许多孩子在父母离婚后,情绪障碍等问题反而得到缓解。《奇葩说》选手董婧就在节目中说过,父母离婚反而让自己获得了平静的生活,给她带来伤害的不是离婚,而是离婚前不断的冲突。
04 勉强维持的冲突型婚姻
美国儿童心理学研究专家Robert Emery通过研究发现,当父母婚姻出现严重问题,却选择仍然维持婚姻,孩子也会出现离异家庭孩子类似的问题。
因为婚姻出现问题后,势必矛盾冲突不断,家庭氛围压抑紧张。一方面,父母因为注意力被争吵占据,无法给予孩子应有的关注与关爱,另一方面,孩子也会将父母的矛盾冲突归咎于自己,进而影响自尊的健康发展。
有一部美剧,讲述了一对夫妻带着生病的女儿去医院,女儿情况刚稳定,两人就开始互相指责吵闹。他们认为女儿的病情是因为两人的离婚,检查后却发现女儿生病是因为多年前吞食了一块积木。女儿说:你们离婚是对的,我希望你们离婚。我难过的不是你们离婚,而是你们吵架。
她说,那时候父母在家中吵架,她便躲在公主帐篷中,心情难受的时候啃被子、啃玩具,也正是那时误食了积木。
05 离婚本身是中性事件,不是洪水猛兽
即使当代发达国家,仍有许多媒体将离婚视作负性事件,甚至不乏社会学者认为离婚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呼吁将离婚程序复杂化、加大离婚申请的难度等。
这种论调将离婚视作洪水猛兽,将单亲家庭的子女污名化,在社会不断发展、观念不断解放、离婚率逐年攀升的今天,不仅无助于降低离婚率,反而会对单亲家庭子女造成舆论压力及身心伤害。
事实是:无论是否离异,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的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矛盾冲突与缺少关爱。
所以,如果你的婚姻可以通过努力减少矛盾争吵,那么有一个完整家庭对于孩子来说当然是件好事。但是如果矛盾冲突无法停止,那么不如各自离开。
不管是为了父母还是为了子女,我们更需要的是发展性思维:如何帮助他们在离婚后共同平静友好的合作育儿。
离开过后,父母需要谨记两点:
一是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对方,不要让孩子成为你的情绪垃圾桶。不管父母在大人的世界如何渣,对另一方多么残忍,孩子都还是爱父母的,即使表面顺从其中一方去诋毁出轨方或过错方,潜意识中仍然有爱。所以在理性的恨与潜意识的爱中,他们会挣扎矛盾,会引起内心的冲突,从而有激发心理问题的可能。
二是不管是婚姻内存在矛盾冲突还是面对离婚事件,都要及时告诉孩子“父母间的冲突是父母两人的问题,不是因为你,你没有做错什么。”即使父母这样说,孩子仍然会经常自我怀疑、自我归责甚至自我厌恶,所以,父母需要不断重复告诉他这个事实。
著名甜心模特米兰达可儿与精灵王子离婚后,双方便共同抚养儿子,两人经常一起带孩子玩耍,不管搬到哪里,两人住所也距离很近,以便互相照看孩子。
物质需求、父母情感都有保障,还不需要忍受家中争吵冲突,谁会说小开花因为单亲而会有什么问题呢?
最重要的是,不管你离还是不离都要始终相信:你或孩子的人生都不会因此而被判定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