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出背叛痛苦的人,可能并不真的爱对方!

婚姻挽救专家
2023-07-08
2030
22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常会有来访因为爱人的出轨背叛痛苦的快要无法呼吸,而且这份挣扎煎熬迟迟不见好转,他们会千万次的问:

我为什么会对一个不负责任的“坏伴侣”如此拿不起放不下,怎么都走不出来?

而我总会告诉他们:因为你太在乎ta了,在乎得太过头了,在乎到你在乎的恐怕都不是那个真正的ta,而是在你自身执念中投射出的“ta的幻影”。

通常来讲,和真实他者的关系破裂也难以承受、会带来情绪阵痛,但往往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心理痛感有自限性。

一方面疼痛程度很少超出人自身能够承受的范围,另一方面痛苦情绪的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

因此绝大部分的“迟迟走不出来”,究其根本大约都是来源于个人和自体之间产生了强烈冲突,和他人无关。

你实际上经历的是和一个经过你自身过度主观修饰、投射模拟出的“他者”的分离。

讲大白话就是,被真实的人出轨、与之分手或离婚都难扛不到哪里去;和自己认知中扭曲变形的、更多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一个形象分离,就很容易诱发心理创伤和依恋障碍,等同于自己给自己使绊子,走出来的难度则大大升高。

01你爱的是他还是你脑海中“虚拟的他”?

物理中有个概念是“观察者效应”,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仅仅是因为观察者的存在,就能改变被观察物质的状态。”

非常神奇吧,就连物理这么客观定论的学科中都有如此主观、有点“唯心”的效应,更别提人心、亲密关系这些本就极为主观的事情了。

当一个人被观察、被注视、被揣摩时,ta会在这个观察者内心形成一个形象,有时这个形象和真人非常贴近,几乎是同一个人;但有时“你以为的ta”和ta本尊相差甚远。

想知道你脑海中他的形象是否变形,一方面可以看你究竟有多痛——越是痛得超乎常理还经久不愈,越有可能说明你的个人感知和真实的ta之间的距离越远;

另一方面这和相机成像原理也有些类似——拍摄距离越近通常越难聚焦,容易成像模糊、甚至完全看不出原本拍摄的物品实际上是什么。

而对于被出轨的你来说,绝大部分时候你看他的目光都异常灼热,你的“思维镜头”已经贴他不能贴得更近了。

添加情感导师\/信:jiadais 一对一咨询帮你解决疑难情感问题!让您重获有品质的爱。

遭遇背叛后,人的内心秩序被颠覆,因此不少人会选择对出轨伴侣“贴身紧盯”——要求随时报备、要求开监控甚至全天跟踪,采取一些明显越界、实在是“近”得没边的做法!

你火眼金睛、目光如炬、大脑飞速运转着处理着对方的一举一动,对方的一言一行在你眼里纤毫毕现,即便行为本身没多大实际内容也一定会被你花式解读出各种含义。

这大概率会导向你对爱人变得“解译”大过“体会”——分析天线高高竖起、从你自己眼中被主观处理过的、有关ta的一场场“木偶戏”中模拟出了一个ta的形象,反而依赖本能直觉、身体体感去体验、去享受真实的双方互动、情感链接的部分变得少之又少。

真正用本能去感受爱的人,很少需要和对方融合得那么近。

对方的回归真不真心来自于ta对你实打实的诚恳致歉、尽力补偿、言行如一,尽自己所能陪伴你走出伤害;而不是形成于你或是自我宽慰,或是百般刁难、千般考验的推测与求证。

所以可以说,你大概率看到的是个失焦的他。

也不必过度责备自己,因为观察者效应会让你非常善于察觉到你自己想要看到的、已经认定的东西,同时无意识删减不符合你既有判定的线索。

我想你可能是太在乎ta、关心则乱,无意中“调配了自己的参数”、粉饰了自己的视角,甚至不惜扭曲事实也想要看到一个在你主观层面“仿版的ta”的他,以便于强化自己内心“ta一定会改”或是“出轨不可能会改”的已有认定,哪怕用让自己走不出来的这种方式以佐证自己的僵化观点也在所不惜。

然而当你目光如炬的看着ta,对ta不是“捧”就是“杀”,事情也可能会变得微妙。

如果是“捧”,通常是ta发现自己不恰当的行为竟被你自我消化,这高帽子不戴白不戴,也许强化了ta回归家庭回归得犹豫不决的演绎;

而为了够得着你给ta赋予的“矛盾”、“两边我都爱”的情种人设,恐怕ta也各种试图贴合你的想象,于是你进一步对ta的错误行为认可、纵容ta的断不干净……

换者是“杀”,那就是你早已认定ta不可信、改不了、人的劣根性永远板上钉钉,对方真心改变和补偿也都可以被解读为装模作样,只是为了让你再次栽个跟头在汲汲营营布陷阱……

于是ta在你心里的模拟形象走向了两个极端——

要么一切看似特别美好,谁不喜欢被美化、穿上各种美好的形容呢?

要么ta发现怎么做你都不愿原谅、不愿再次相信,谁又敢说自己一定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呢?

但人性非常真实,真实到我们最终都只想要一个真实的自己,哪怕那个真实的自己其实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坏。

所以最后的结果要么就是ta露出太多马脚,和你心中ta的“拟象体”的形象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偏差,让你自己对自己的大脑按摩进行不下去;要么就是对方觉得长久营造出“美好版本”的自己实在太费劲,不想再继续下去。

我上大学时大脑神经学科目的教授讲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少名人政要好像不是那么在意大众对他们的各种批评定性、人身攻击、甚至恶意抹黑,难道真的是他们有一颗不同于凡人的强心脏吗?

老师最后说,大概率不是的,只不过是站在那个位子的人很容易发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感知,大多只是他们主观的盲目臆测与武断推论,旁人想象中的“那个ta”,很有可能和实际的自己根本不是同一个人。

“你都看不到真实的我,你骂的是谁、怨的是谁、想释放攻击的对象是谁,又和我有何关系呢?”

这大概就是他们的想法。

02你迟迟走不出来,还有一部分可能是陷入了依恋障碍

前面讲清楚了为什么失去“想象中的ta”比和“真正的ta”结束关系更容易给人造成心理震荡,让人更难走出来也更容易影响后续生活;但你“迟迟走不出来”可能还有一部分依恋障碍的因素。

依恋障碍不难理解,简单来说就是不太符合常规的迷恋心理和较为超出情理的依赖行为等等。

对亲密关系的严重冷感、绝对的人际疏离、全然拒绝依赖任何人;

过度迷恋他者(例如恋人),或成为名人的狂热粉丝;

遇到对自己好的伴侣不经宠、越被爱越刁蛮任性、用各种方式考验对方、无形中赶走优秀爱人;

碰上心机恋人反而卑微沉迷、安全感极度缺失、容易失去自我陷入全然依赖、离不开有毒伴侣;

结束一段关系却经久不见状态好转,甚至消极情绪泛化弥散到生活的各个层面……

这些都属于依恋障碍。

陷入依恋障碍容易让人产生过度泛滥的想象力,可能会固执的认为某个活生生的人和自己想象中的形象肯定一模一样,自己比全世界任何人、甚至ta自己都更了解ta……

偏执又生偏执,在关系无法按照自身想象顺利进行时出现剧烈情绪波动、心理防线崩溃、较难复原。

依恋障碍最常形成于两个阶段,一个是幼年时期,一个是经历创伤性分离后。

在幼年时期饱受父母忽视或过分溺爱,容易让人出现依恋障碍的问题,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里寻求全然推翻或绝对复刻的依恋模式。

例如小时候缺爱的人有的长大后极度抗拒规则,不愿遵守关系责任,害怕亲密抵触承诺,回避稳定深度的长期关系(绝对复刻);

有的则致力于给自己找个“父母型爱人”,将自身全然托付、补偿过去的遗憾(全然推翻)。

你可以回想自己成长过程是否有这方面状况,导致你本身对于依恋障碍较为易感。但无论原生家庭如何,遭遇出轨背叛的人基本全都靠得上创伤性分离的定义。

当一段关系出现矛盾或是走向结束是契合期待、相对平和、适当缓冲、妥善告别、好聚好散甚至相互祝福的,这样的冲突或离别不仅不太可能给人形成心理创伤,反而有利于个体成长和发展,从这段关系中总结有效经验,有能量重建信任和亲密、或是能够提升自己往后情感婚姻越过越幸福的概率。

但态度决绝、转折突兀、出人意料、进展过快和带有恶意的分离很容易让人措手不及,造成心理创伤。

而出轨和背叛不太可能是预期中发生的事情,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它都是一道惊雷从天空劈落,把人炸得支离破碎、难以置信。

不少被背叛方甚至会提到自己一直以为两人的婚姻特别甜蜜、对方特别有责任感、对家庭奉献特别多,总觉得自己是做了一场噩梦,这么好的爱人怎么会出轨呢?

也可以说,让你深陷痛苦难以痊愈的不止是对方的变脸无情,更是击穿了你和自体的关系。

你不敢直视人性、不再相信他人,觉得ta说绝不再犯都是骗局……

实际上是因为你不再相信自己——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光,感觉自己不会看人、参不透人性;不再确信自己爱的能力,也许从一开始你就错了……

其实,一切没有你想象中那样晦暗,你只是经历了创伤,有了那么一点点依恋障碍的症状,理解到这一点,就说明你已经看到了一缕好起来的曙光。

03你能怎样帮助自己走出来?

没错,我不仅会帮你分析你走不出来的原因,还会给你一些具体协助自己走出来的办法,只要你不忘提醒自己、勤加练习,我相信对你的情况一定会有所帮助。

想让自己从情感痛苦中走出来,你主要可以做三个方向的努力:正视依恋障碍、深度自我探索、分清责任归属。

01疗愈创伤,正视依恋障碍

我明白,一听到“创伤”、“障碍”这样的字眼,你既会觉得松了一口气,又可能会觉得更加沮丧。

松了一口气是因为你可以稍许放下对自己的责备,意识到原来是自己“生病”了,而不是你故意要去做错什么,才会受到这种“报应”;

而你的沮丧大概是“那我都患上这种‘恶疾’了,难道以后就得一直这么忍受下去?”。

但我和你分享创伤后遗症以及依恋障碍等等概念并不是为了增强你的畏缩心理,而恰恰是为了告诉你:你需要重视自己所受的伤害,但它们也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可怕。

创伤大多是应激反应,得到妥善处理通常只会成为人生中的插曲,迟早会过去;

依恋障碍最长每半年就需要重评,因为人有自愈能力、知觉会被不断修正,绝大部分人会从焦虑型依恋、回避型依恋成长为安全型依恋模式。

相信我,这对于任何一个心理咨询师或者临床心理治疗工作者来说,都是最最基本的常识。

所以你大可不必拼命给自己灌输“完了,我没救了”、“都是ta坑了我,我永远不可能彻底恢复、再也做不到好好去爱了”等等错误的消极偏见。

不否认、不抗拒、不轻视自己所受到的创伤,也不夸大依恋问题对自己整体人生的影响力,这是最有利于自己逐渐从伤害中恢复的态度。

“走不出来”不过是你眼前一时的状态描述,警惕自己将其蔓延至生活的一切主题之上;在心灵世界里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有蓦然变天的意外,更有多雨转晴的时节。

平视创伤和依恋障碍,它们来来去去,只有你会长久留在这里,主宰着挫折和幸福的去留。

02自我探索、不回避不逃避

在亲密关系的地界,一路顺风少有,雨雪坎坷常见。尤其在缺乏感情经验及苦难历练之前,识人不善、遇人不淑、错信承诺和因爱受伤几乎是每个人都逃不过的绊脚石。

我常说,痛苦不是为了折磨我们而出现,它总是带着重要信息来的。

它想要告诉我们一些关于自己的消息,它用一种激烈难忍的方式在提醒你受了伤,在呼唤你关注自身痛处,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

在感情里受了这么大打击,你不痛就怪了。要是那样反倒该担心自己是不是太麻木,那才是更可怕的事情!

你可以这样引导自己:反正都是“走不出来”,我不如和痛苦的自己交交手,看看她到底想告诉我什么。

痛苦总是由一部分的“自我”化身而成,当你抽丝剥茧剥到最里层,怎么着都会发现她始终是带着善意来的,不可能会真的伤害你。

回避和防御也从来只会激化情绪疼痛,还不如直面这段过去。

复盘看看是否自己比较单纯天真,没有掌握好信任的分寸,还是过于“我执”所以没把对方正确看清;

或是对方一开始就居心不良、本性花心,还是主要是扛不住婚姻不顺、对诱惑的抵抗力有限,也可能因你的过度在乎恃宠而骄越来越自私自利……

亦或是,以上皆有,相互作用、彼此“成就”?

正确总结的经验往往不会让你更崩溃,反而有助于你好好哀悼这段经历,给自己一个更正式的了结。

久未愈合的伤口扔在那装作看不见、不管不治不搭理,才最容易恶化。

当然,以了结为目的的情景回溯和自我剖析要爽快麻利,认真对待但不要变成无休止的委屈反刍或自我哀怨。

有效的经验通常都是少而精的,不断得出不同结论再反复推翻只会变成顾影自怜的儿戏。

03自我赋权,分清责任归属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讲过:“如果你追问真相,你就会认清恐惧不是爱,依赖不是爱,嫉妒不是爱,控制占有不是爱,责任义务不是爱,自叹自怜不是爱,不被人爱的痛苦不是爱。”

如果一定要给爱下个定义,可能只有当一个人不必经过精密分析、用身体直觉去拥抱、直接触达灵魂感受到的才是爱。

而只有先做到自己对自己的爱,才有机会培育出这份“爱的感知力”。

当你寄希望于他人不要令你难受留恋,这是贪欲,不是自爱;

一心记恨全因他人使坏才导致你如此受伤,这是嗔怪,不是自爱;

偏执认定是由于他人犯错你才需要遭受这些创痛,因此帮你把毛捋顺也应该全盘是对方的责任,你自己拒绝长出一丝一毫让自己好起来的力量,这是痴念,不是自爱!

可明明不受制于贪嗔痴,把自己照顾好、保持自身内心世界的安稳幸福……才说明你把爱自己这份工作做好了啊!

有能力爱自己的人,才有眼界看到爱、有基础吸引爱、有智慧筛选爱、有健全的身心去体会什么是真正的爱。

是的,你有带自己走出来的责任。

也越是毫不推卸、承担起了这份责任的人,才有可能在以后晋级到能够扛起“学会识人的责任”、“敢去爱又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责任”和“靠近幸福、找到幸福、并且自己能为自己创造幸福的责任”等等等等更深刻的人生阶段。

把让自己好起来的权利还给你自己,它本身就不是除你以外任何人身上所有的东西。

好了,最后想说,除了我们自己,谁也没那么大能耐可以让我们承受剧烈痛苦。

那些我们深受折磨的时刻,要么来源于我们最原始的自恋本能,置他人的鲜活于不顾,反而更相信自己的判断,享受那份高高在上的“我比你还了解你”的津津自得;要么滋生自心理及身体所承受的创伤与依恋障碍。

在我们阅历及经验不足时,我们也许较难避免自己在感情中受到伤害,更何况心灵苦旅对于再精明的人来说大概最后也只能结成一笔糊涂账,讨不回什么解气说法也要不到多少实际补偿。

幸运的是,最强大的力量同样仅仅根植在每个人的“自我”之中,他人拿不去、夺不走。

要是你非逼着自己沉溺创伤那当然是谁也劝不听,倘若你坚决要走出痛苦,同样也绝对是谁也拦不住。

内容来自愿初情感老师原创、情感咨询师投稿以及优秀内容搜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文永久地址:https://www.yuanchus.com/article-11770.html

相关精选婚姻挽救/分离第三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