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佐 36 岁的生日那天,
郭碧婷是否怀孕这个世纪未解之谜被成功画下了句点,
向太陈岚也终于在社交平台上光明正大地官宣新成员的到来。
但这瓜吃的有些消化不良。
一边是向佐在微博欢天喜地官宣孕事,
另一边是向佐和当红女主播暧昧的花边新闻甚嚣尘上,
事实上,比起网络上那个疑似小三的女主播,
在向佐和郭碧婷的这段豪门婚姻里,
向太才更像那个如影随形的 “ 第三者 ”。
从《最美的时光》到《我家小俩口》再到《女儿们的恋爱》,
郭碧婷和向佐一直活在大众的审视之下,
相识、相恋到结婚都分别有一部真人秀做现场播报。
与小俩口一起上真人秀节目、登热搜的,
还有一手促成他们婚姻的关键人物——向太陈岚。
添加情感导师\/信:jiadais 一对一咨询帮你解决疑难情感问题!让您重获有品质的爱。
同样是嫁入豪门,
比起怀孕后依旧备受赌王家族冷落的奚梦瑶,
郭碧婷似乎一直被向太视若珍宝。
前一段时间,
郭碧婷疑似产前抑郁,
深夜删光向佐相关信息,
还多次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一些模棱两可的话语。
从被身边人消费到后悔,再到表现出惆怅,
一有风吹草动,
向太都是第一时间赶来紧急公关。
比起向太的虽迟但到,
迟迟不表态的向佐反而越来越在 “ 郭碧婷丈夫 ” 这一身份上缺位。
夫妻二人沟通或者解决问题的渠道,
几乎被向太以一己之力承担,
或者说是切断了。
毕竟,郭碧婷是当初向太为向佐精心挑选的妻子。
《最美的时光》里,向太就极力撮合向佐和郭碧婷。
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多了一个掌权的 “ 女主人 ”。
《我家小俩口》里,
大家发现向佐郭碧婷的婚礼是按照向太喜好筹备的,
“ 向妈妈跟向爸爸好喜欢那个,帮我们筹备这一些。”
向太催促二人生孙子,向佐也非常听话:
“ 领导决定,我们只是干活的。”
从结不结婚到生不生孩子,
最后向太连郭碧婷的新发型都要安排的明明白白。
一向喜欢大包大揽的向太,
自始至终也没明白一件事情:
婚姻是夫妻二人的事情,
向太作为婚姻里强势入驻的 “ 第三人 ”,
她的贸然插手,
只会让夫妻二人渐渐失去彼此磨合的时间,
最终丢掉解决问题的能力。
“ 太顺当的姻缘反而越来越无滋味。
就好比,你只会记得自己跋山涉水去见的人,
而根本想不起那些跋山涉水来见你的人。“
2。 被父母承包的一生
主动强势的婆婆 / 妈妈,
被迫成为巨婴的孩子们。
向太转发向佐的微博时说了这样一句话:
“ 你们也是如我们所愿在 36 岁生个鼠宝宝给我们。”
给我们?
这个孩子的存在是自己真心想要的,
还是仅仅给父母一个交代?
而向太对向佐的这种习惯性掌控,
并不是一天炼成的。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有个论断说,
“ 假如妈妈比较富于权威性,
整天对着家人唠叨,
女孩子们可能会模仿她,变得刻薄好挑剔。
男孩子则始终站着防御的地位,害怕受批评,
尽量寻找机会表现他们的恭顺。“
接受马薇薇的采访时,
向佐并没有对自己的 “ 恭顺 ” 一面感受到不妥。
“ 我不听她听谁的呢,她是我妈,我很尊重她。”
可实际上,尊重不代表依赖。
向佐出道以来一直没有脱离过向太的羽翼,
那部豆瓣评分 4.8 的功夫电影《我的拳王男友》就是为他量身定制的。
更别提向氏夫妇在 2015 年出品,
5 亿投资,大咖云集的《封神传奇》,
硬生生让李连杰、古天乐等诸位大咖成为了向佐一个人的陪衬。
一生都在走被父母安排好的道路,
这种无处不在的关爱,
对孩子来说何尝不是另一种枷锁呢?
就好比《小欢喜》里的英子,
在英子妈妈的世界里,孩子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为了能让英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宋倩把她的房间里装满了隔音板,
帮她杜绝了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甚至最后连她想要去哪所大学都忍不住要干涉。
被逼迫的英子万念俱灰之下,选择了跳河,
“ 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
这句声嘶力竭的呐喊,
不知道喊出了多少被父母压抑着的孩子的心声。
家长对孩子的未来给予厚望可以理解,
但是从 “ 望子成龙 ” 到 “ 拔苗助长 ” 只需要一步之遥。
前几天一则神童的新闻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云南昆明六年级的学生因为一篇关于 “ 直肠癌 ” 的研究课题,
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六年级的学生研究起了基因,
还没学会走就开始飞驰人生了?
后来大家发现,
这位 “ 神童 ” 其实是一位研究员的儿子。
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父亲本想给孩子铺路,
一不小心铺成了高速公路。
父亲协同孩子进行科创造假,
这样虚假的荣耀是孩子真心想要的吗?
成年人在无形中用 “ 为你好 ” 这三个字挤压了孩子们的正常生长空间,
这让孩子越来越像被父母操弄的傀儡,
独立越来越成为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3。 离开父母你还能干什么?
在父母殷切期望下长大的孩子们,
有的在叛逆期彻底放飞自我,
用自己各种幼稚的举动表达自己对权威的反抗。
就像那个偏激的吴谢宇,
即使在母亲的严格管控下已经考上了北大,
但是长期积压的情绪,
还是让他选择走上弑母这条万劫不复的道路。
父母对孩子过分窒息的控制,
最终居然化成了自己的催命符。
既可怜,又可悲。
另一部分人的生活就像温水煮青蛙,
小时候只得到过父母 “ 有条件的爱 ”,
他们潜意识里认为只有迎合父母的需求和期望,
才能获得微弱安全感。
长大后变成不敢反抗爱人、同事、朋友的讨好型人格。
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
父母强烈的控制欲让她形成了一种畸形的认知:
只有不断地满足别人的需求和期望的时候,
才能获得别人的关注和爱。
成年后的她自卑,懦弱,不敢拒绝 ……
到了社会上经历的一切打压让她压力剧增,身心俱疲。
现象背后,
是一群活生生被父母亲手毁掉的孩子。
这些父母用自己的爱为孩子精心铸造了一座座囚笼,
可是这个囚笼的外表再华丽,再富丽堂皇,
目的也只是锁住金丝雀,
最终让孩子们成为按部就班的复刻品而已。
如果可以,
想问问那些一手包办孩子人生的父母,
你觉得孩子真的获得了幸福吗?
现实生活中更多父母对孩子的所作所为,
可能更变本加厉。
这种来自亲人的控制,
时常打着 “ 以爱之名 ” 的旗号,
无处不在,又让他们无处可逃。
被父母掌控的人生,孩子永远都无法活出自我!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