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比守着一段已经死亡的婚姻,只为了换得一点点爱,更可悲的了。
学员刘姐与丈夫结婚十年,孩子五岁,丈夫出轨第三者已经四年。
刚发现丈夫出轨的时候,刘姐大哭、暴怒,甚至动手,咬死要离婚,看着丈夫内疚的表情、受伤的眼神和对孩子不舍的样子,她在痛苦中感受到了一丝快感。
“你这种人,配当孩子的爸爸吗?你不配”刘姐说出这话的时候很痛快。
可是,当丈夫拿出离婚协议书的时候,刘姐反悔了。她不离婚,她死守。
这四年间,刘姐做了很多事,偷偷跟踪丈夫,看他跟第三者约会,然后等丈夫回家,大吵一架;托人查第三者的信息,闹到第三者单位,没多久第三者就辞了职;然后有人告诉刘姐,丈夫替第三者安排了新的工作;给公婆诉苦,亲戚老小一家人一起批判数落丈夫;丈夫一直保持沉默,然后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
刘姐说,这四年,她越来越疲惫,越来越孤独,她从一开始的失眠、抑郁、焦躁,到后面的麻木。
她不知道自己现在在干什么,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离婚,更看不清楚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那天孩子生日,他回来吹了个蜡烛,然后说要加班,就走了。那一刻,我忽然发现自己很可悲,在这段婚姻里,他早就已经不爱我了,而我还在原地”刘姐这样对我说。
爱情是一种情感,但它不应该成为你的执念
爱情的本质,不是我们的感受那么简单。
你遇见一个人,心中升起一些情绪,它被你感知到然后积累,渐渐地这种情绪被你定义为“爱”。
这个情绪因人而异,品种繁杂,人们的描述也不尽相同,于是乎我们会听到,人们受伤的时候会问:“爱情到底是什么?”
你的爱是这样,破灭了,很痛;我的爱是那样,也破灭了,很痛;Ta的爱又是一个样,都破灭了,大家都这么痛。
添加情感导师\/信:jiadais 一对一咨询帮你挽回失去的爱,修复您的婚姻情感关系!
那么,真正的爱情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的爱情,就这样让我伤透了心?
在由英国人阿兰.德波顿创立的人生学校出版《爱情的真相》一书中这样描述道:“爱”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而非仅为有待感知的情绪。
爱是一种能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没有“真正的爱情”,你遇见的每一份爱情,都是真正的爱情。
“我已经伤痕累累,为什么还是爱着那个负心汉?”刘姐问。
与刘姐深聊,这个问题在她的童年找到了答案。刘姐出生单亲家庭,母亲早逝由父亲独自抚养长大,父亲为了生计常年奔波在外,刘姐的大部分时光都是独自度过的,独自回家、独自学习、独自面对初次生理期,独自面对喜欢一个人的心绪……这样的经历让她变得独立,也很强势,因为一切她都必须靠自己。
与此同时,她非常羡慕其他同学,有一个温柔的可以照顾她母亲。
刘姐最大的原始创伤是:母爱的缺失。
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在童年期如果儿童缺少主要照顾者父母的照顾,他们会形成一种自我防御机制。他们会想象一种理想化的父母,以弥补真实环境中情感缺失的情况。
这种想象的联系为自己提供了一种安全感,为自己减轻现实中的与父母没有联系的痛苦感受。当孩子长大成人,开始进入一段亲密关系的时候,这个“理想父母”的角色,就被投射到了伴侣身上。
刘姐的丈夫性格温和中庸没有太多主见,在两人谈恋爱的时候对她体贴备至,这个形象与她对“理想母亲”的形象完美契合。
而当丈夫出轨,引发了“身份认同”的地震,这让刘姐体会到了童年时期最深刻的恐惧——被抛弃。
我们人类的自我,天生就有着“自我圆融”的需求,当符合“理想父母”的伴侣出现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被疗愈了,我们觉得自己被补全了,我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温暖,伴随着多巴胺+荷尔蒙的催化,我们的心中,涌现出了“爱意”。
我们执着的是什么?——爱情的甜蜜?美好的回忆?悲惨的经历?锥心刺骨的痛?还是纯粹的执着于那个人?
都不是,我们执着的,是自己——是那个看似,自以为,被圆满了的“自我”。
看透婚姻的本质,它需要经营
当你看透了爱情与执着的本质再来观察婚姻,你就会发现,婚姻的模样和以前不一样了。
曾经以为,爱情是婚姻里唯一重要的事,现在你得学会,经营婚姻和经营一家公司并没有什么两样。
人类的婚姻制度大约诞生于原始社会时期,既是一种社会制度,也是一种小规模的社会组织。
综合契约论和产权论等观点,可以认为排他的两性关系、两性情感、利于生存和繁衍传承的经济结合,是婚姻制度诞生的根本前提。
现代婚姻的“自由一夫一妻制”,则是男性间的生物学博弈以及降低社会管理成本、维系社会稳定、男女社会实力差距缩小的多重社会学博弈的综合作用结果。
它是一个双方“需求和利益的平衡体”,你是这间婚姻有限公司的最大BOSS,而老公只是你的股东。
一对婚姻内的双方需求除了社会地位、社会形象、经济之外,还包含了:情感、精神、和性。很多出轨的男人都说,他们是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而这种空虚有可能是以上多种需求的其中一种或者多种。
所以说,当外遇对象满足了男人的以上需求的时候,经过权衡利弊,如果出轨的成本过低,又或者心理满足程度大于出轨成本,出轨就会发生。
刘姐的强势是由内而外的,她是家里主要经济来源,任何事情也是她说了算,对此丈夫从来没有抱怨过,直到出轨后的那次争吵。
“他说他活得不像个男人,他在家里感受不到任何的尊重,可是我们在谈恋爱的时候,我就是这样啊,为什么现在才拿这个说事儿”刘姐表示不能理解。
刘姐的困惑很好解释,前面说到了“理想父母的投射”,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不止刘姐有这样的投射,丈夫同样也有。
只不过,在多巴胺+荷尔蒙的刺激下,理智一直蜷缩在角落,他们都以为找到补全自己的“另一半”,直到激情退却,真相浮出水面。
“每个人在婚姻中都有需求,你可以想象一下,他如果不是你的老公,而是你公司的合伙人,你是否会如此不尊重他”我对刘姐说。
人生是一个双方携手,一起打怪升级的过程,对于自己的伴侣,将之看做“团队伙伴”,是最健康的定位,抛却“自我的投射”,疗愈自我的伤痛,看清楚伴侣本来的模样,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利益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才是婚姻这艘大船,正确的航向。
关爱自己,不是一切只为自己考虑
很多人都认为,关爱自己,就是一切只为自己考虑,那是纵容和自私,不叫关爱。
所谓关爱,前提是,你必须知道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想要获得这个答案,就必须要自我成长。
1、 你了解自己的愤怒吗?
遭遇出轨之后,大部分人会爆发争吵,甚至肢体冲突,
他们认为这是在表达愤怒,其实这只是情绪爆炸了,只是在宣泄。
宣泄没有任何好处,它只能伤人伤己。
前面说到,刘姐处理出轨的方式,就是爆炸式宣泄,从一开始,刘姐就不想离婚,她只是想用道德批判人身攻击来报复丈夫,获得心理的安慰,可是这样的行为只会把丈夫越推越远。她持续地狂轰乱炸,把丈夫对于她的情意和悔意消灭殆尽。
正确疏导愤怒的方式,是传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我协助刘姐梳理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然后建议刘姐给丈夫写了一封信。写信是一种温和的传递方式,它能够精准描述自己的感受,同时留给对方思考的空间。这封信发出去没多久,丈夫给刘姐回信了。
2、 你了解自己的需求吗?
佛洛姆将爱,分为激情之爱和伴侣之爱,激情之爱就是前面说过的,被多巴胺+荷尔蒙挟持下的“投射之爱”,而伴侣之爱则是“利他之爱”,也是“自我圆融之爱”。
“利他”包括了很多内容,除了你首先看清楚“投射之爱”的真相外,还要求你本身就具备充足的爱,才有足够的力量,去包容他人关爱他人。
这个过程,需要通过自我成长来实现。
我建议刘姐拓宽自己感受爱的通道,来积蓄自己的能量。
刘姐的咨询持续了一年,期间她和丈夫一直通过古老的方式:写信,来交流。
刘姐逐渐快乐了起来,她人生的焦点,不再只有丈夫一个人,她开始能够在更多的领域,感受到存在感、价值感和安全感。而这个时候,丈夫爱不爱她,这段婚姻的走向如何,已经不再重要了。
“他现在经常在家,我不知道他和小三的情况,也不愿意再去探究,现在我活得很快乐”刘姐说。
人生中,很多烦恼,都是我们的执着引发的,执着这个东西,听起来很具象其实很微妙,它需要你培养一种能力,一种认识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一旦养成,终生都受益。
自我成长,不断成长,就算觉得自己可悲,只要能够看清局面,扭转心念,就可以成为强大自己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