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勒索者讨厌输。
对他们来说,过程不重要,能赢就行。
至于获得信任,尊重他人感受,公平待人,对他们来说,这些都不重要,都没有【赢】重要。
在亲密关系中,相比于付出,情感勒索者只会索取,和给予他们想让你拥有的。
你一定会好奇,明明是最亲密的人,为何变成了对我们施暴的情感勒索者?
为什么【赢】对他们这么重要?
为什么只要我们拒绝他们,他们就会大发雷霆并惩罚我们?
01 情感勒索的成因
想要什么并没有错,无论是需求本身、提出要求还是获取的方法。
但前提是“不”就是“不”。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小到大,被拒绝,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吧。
虽然要接受别人的拒绝,并不容易,被拒绝的一方在一段时间内会沮丧或生气。
但只要彼此的亲密关系经得起考验,在情绪的暴风雨过后,双方还是能够协调出折中的解决方案的。
但对于情感勒索者来说,被拒绝,不管这个拒绝是多么小,多么不太重要的一件事情,在他们眼里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都会被放大到最糟糕最严重的程度。
添加情感导师\/信:jiadais 一对一咨询帮你解决疑难情感问题!让您重获有品质的爱。
拒绝,会让他们感到压力和威胁,他们也不能靠调节自己来应对,所以,他们根本无法容忍【拒绝】这种挫折的出现。
在他们心中,遭遇拒绝,远不只意味着受到阻碍或是暂时性的失望。
对他们来说,挫折会与他们心底更深的、徘徊不去的对失落的恐惧联系起来。
而被拒绝,遇到阻碍的过程他们也当成一种警告,提醒自己,如果不赶紧采取行动,就会有更加无法忍受的后果出现。
换句话说,他们几乎会把挫折等同于一无所有。
他们很敏感,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挫折,他们都会无限放大,与最糟糕的情况联系在一起。
他们有很强的恐惧心理,尤其是当他们在生活的稳定性受到动摇,失落感被引发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感受到他们身上的这种紧张和恐惧感。
他们通常也会把别人的拒绝,小题大做,即使是一点轻微的挫败,也会当成潜在的灾难。
并认为,只有以更激烈的手段反击,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或生存必需的东西。
当恐惧的心理出现的时候,他们的脑海中就会闪现出这些信念:
比如,
“现在这么做肯定不行”。
“我永远得不到我想要的”。
“我觉得没有人会关心我的需求”。
“我没有能争取到我想要的东西的能力”。
“如果得不到想要的,我可能会受不住这个打击”。
“没有人像我关心他们一样关心我”。
“我关心的人总会离我而去”。
……
这些信念不断地在情感勒索者的心头萦绕。
最后,他们便会深信,只有使出强硬的手段,才会有人重视他们的需求。
这种认知是所有情感勒索者的共同特征。
追本溯源的话,这些信念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和他的原生家庭,成长环境有关系。
比如,从小生活在比较宠溺的环境里,想要什么都能得到,甚至还没想要的时候,抚养人就已经给他了。
基本上,家庭成员都是以他为中心,围着他转。
那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他就会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就是,他不能被拒绝。
尤其是在亲密关系里,伴侣不能违背他,一旦不听他的或者不同意他的,他就认为这是不尊重他。
第二个就是,被拒绝之后,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因为过分宠溺的成长环境,让他们丧失了学习面对挫折时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的机会。
那当他们被拒绝之后,他就会一哭二闹三上吊,逼得你同意或顺从他。
之所以会使用威胁或自虐的手段,是因为他小的时候,被家人拒绝的时候,他使过同样的方法去要,结果发现这招数挺好使的,父母马上就同意了。
所以长大后,当被拒绝时,他就会用同样的招数对付伴侣或孩子。
那如果你还是不同意,他就威胁,恐吓,甚至贬低你,基本上把你说得一文不值。
除了童年时期缺乏安全感这个因素之外,还有就是,如果在情感勒索者近期出现不确定性和压力时,他们也会表现出对挫折的低忍受度。
尤其是在分居或者是离婚、失业、生病或退休等会对其个人价值产生冲击的情况下,他们发生情感勒索的行为也会暴增。
大部分时候,情感勒索者甚至不会察觉出内心这股被激发出的恐惧感,
他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可以为此采取的手段上。
比如发现丈夫出轨以后,丈夫求原谅回归家庭,刚开始的时候,通常妻子都会忍不住去翻旧账,去控制丈夫。
表面上看,这是妻子在报复在发泄愤怒,在用情感勒索控制丈夫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其实这些勒索的背后,更多的是妻子对自我的怀疑以及不知道怎么去重新信任丈夫,内心混乱的情绪的一种控制感的方式。
而对丈夫进行情感勒索,能让受伤的妻子内心获得一丝掌控感和安全感。
第二个原因是,和他过去的阴影事件有关系。
这个阴影事件,有可能是童年时期不愉快的经历,也有可能是成年后的某个对他留有阴影的事件。
比如,童年时期长期成长在忧虑和缺乏安全感的状态中,就会养成对失落异常敏感和恐惧的心理。
小朱在婚后非常地依赖丈夫,让丈夫有些喘不过气来。
而她之所以离不开丈夫,恨不得每一分钟两人都黏在一起,是与她初中时候的那段经历有关。
中考前夕,小朱的父亲意外去世,早上还互相道别,说着“晚上见”的人,却再也见不到了。
父亲是她最敬爱的人,没有人比她更难过,但为了安慰母亲和弟弟,还有父亲对她的期待-考上重点高中,她必须佯装坚强,一边协助母亲处理后事,一边还要保证学习,不影响中考。
那长大进入婚姻后,她把对父亲的依赖和恐惧失去的心理投射在了丈夫身上,害怕丈夫也会突然离她而去。
所以才紧紧黏着丈夫。
其实,像小朱一样,很多在童年时期失去过重要事物的人,在成年后都会变得过度依赖和黏人。
因为他们再也不想尝到被拒绝、被遗弃或是被忽略的滋味了。
童年时期的无助感一直挥之不去,所以成年后的他们就会想尽办法避免让那种痛苦经验再度重演。
而把伴侣狠狠地绑在自己的身边,就不用害怕失去他,就能获得一定的安全感。
再比如,阿梅,她的第一个孩子因为感冒发烧未及时医治去世了。这件事给她留下了巨大的阴影。
因此她对第二个孩子,管控十分的严格,孩子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和什么人交朋友等,从小到大,都由她说了算,孩子不可以反抗。
即使孩子已经成家了,也有了自己的孩子,阿梅一如既往的控制孙辈。
如果孩子有什么不舒服,比如只是一阵风吹来,打个喷嚏,她就会表现得异常的警觉和紧张。
02 情感勒索者的心理
对于被勒索的一方,也就是受害方来说,造成我们的痛苦与困惑,多半是因为我们关心对方,爱着对方,并期待或认为对方也同等的关心我们,爱我们。
却突然发现,对方为了他自己的利益,竟然枉顾我们的感受,这是我们被勒索时痛苦的根源。
曾经,我们跟这些亲密的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工作、感受和秘密。
而现在,我们却得面对他们人格中一些比较不堪的部分。
情感勒索者有三个比较明显的人格特征:
以自我为中心,小题大做,以及不顾一切地追求【赢】的心态。
首先是,以自我为中心。
情感勒索者几乎只会想到自己的需求和欲望,至于我们的需要以及他们这样做的后果,他们根本不会考虑。
只要我们没办法满足情感勒索者的需求,他们就会表现得像一个没有感情,冷血的机器,继续使出各种手段,只一味的毫不留情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比如,丈夫不允许妻子外出工作,倒不是因为有多心疼多爱妻子。
而是因为他想到,如果妻子出去工作了,就没有人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了。
或者如果妻子出去工作了,他可能就要管不住妻子,失去妻子了。
很明显,我们很难把这种控制当作是爱的表现。
其次是,情感勒索者还擅长小题大做。
对他们来说,每一次意见不合,都好像会毁灭一段亲密关系。
当他们发现另一半不愿意妥协,强烈的失望与挫折感就会涌上来。
任何一个小小的冲突或意见不和,都会被情感勒索者放大,让两人的关系产生裂痕。
比如,你可能只是因为工作忙,走不开,没办法跟他的父母一起吃一顿饭。
但他们的反应通常都会非常的激烈,可能不仅会对你大吼大叫,还会把事情说得特别严重,给你扣上要毁了这个家的帽子。
那当他们小题大做,借题发挥的时候,他们嘴上说的真的就是他们心里所想的吗?
其实不是。
他们不过是用情感勒索来掩饰内心的脆弱不安。
比如,丈夫在你要去出差的时候阴阳怪气的说一句:
“你就这么忙?我看你的心一点都不在这个家里,你不如不要这个家。”
但其实他内心里真正的想法可能是这样:
“因为你一直在改变在进步,我感到有些害怕。我感觉快有些控制不住你了,我怕会失去你。”
但是,所有情感勒索者都不会把内心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
因为,如果他懂得使用正确的沟通方式,他就不会用情感勒索的手段了。
情感勒索者经常会通过一些小技巧来在关系中取得优势,但是,对双方关系造成的不可弥补的裂痕的长远后果,他们是看不到的。
短暂地占上风,就已经会让情感勒索者觉得自己离胜利不远了。
第三,大部分情感勒索者的行为都建立在一种【我想要什么都必须得到,什么时候要,你都得给我】的心态上。
他们就像小孩子一样,无法预料自己行为的后果,也压根儿不会考虑,逼迫对方妥协会对他们的关系造成不好的影响。
他们不会明白,也不会考虑,在采用压力与威胁逼着家人或者伴侣做出妥协之后,他们的关系中还能剩下有什么价值的东西。
正是因为情感勒索者急于抓住自己的所有物,因此失去了看清自己行为后果的逻辑和洞察力。
他们置身于自己设下的迷雾中,无法察觉自己对他人的虐待,每赢一次,就是在将对方推得更远一些。
对他们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驱散害怕遭到遗弃的恐惧感,才不管这种手段需要付出的代价。
03 情感勒索者喜欢惩罚的原因
看到情感勒索者有多么害怕遭到遗弃后,我们对他们便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知,也更了解他们的动机了。
但问题来了,
很多姐妹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他要这样惩罚我?
“我可以理解他对我施压或是语带威胁的理由,但是为什么只要我稍一不顺从,他就要伤害我?”
其实,很多时候,情感勒索者的目标看起来并不是让自己感觉更好,而是让受害者感觉很差。
他们不但会向受害者提出要求,还会贬低受害者。
而且,为了强调他们所作所为的正当性,还会批评我们的人格,质疑我们的动机。
甚至当威胁手段比起针对我们,更损害了他们自己的利益时,他们还会因此激发我们的罪恶感,让我们乖乖就范。
他们这样做的一个明显的原因是因为,
情感勒索者对自己的行为和动机的认知,与他们的行为对我们的实际影响之间的认知,存在着极大的差距。
就像施暴者,他不会认为自己是在虐待他人,反而会把自己的举动解读为维持秩序、保护财产,做“该做的事”或者是警告我们,他们可不会被随便摆布。
他们自认为能力强大,掌握了主动权,就算真做了什么伤害我们的事也无所谓。
反正只要结果是他们想要的,过程的对错就不重要了。
另外,施暴型的情感勒索者,还会把自己看成受害者。
事实上,越极端的情感勒索者,就越会歪曲事实。
他们极端的敏感和自我中心,会将主观感受到的伤害无限放大,以帮助他们将我们视为刻意要打击他们的“施虐者”,从而让他们的反击合理化。
采取惩罚手段,让情感勒索者感到自己的强大和无懈可击。
对他们来说,惩罚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方式,能帮他们排除眼中的威胁。
那些爱发脾气,喜欢惩罚别人的勒索者心中,其实充满恐惧,但他们却鲜少面对问题或想办法消灭恐惧感。
相反,他们感到挫败时,就会把气发泄在亲密关系的人身上。
而他们这样的行为,又真的会让亲密关系里的人离开,让他们最害怕的事情成了事实。
最严重的情感勒索者通常是那些已经失去所爱,或者是重要的人已经离开了他们。
这类型的情感勒索者,他们的勒索目标,可能已经不爱他们了,或者已经和他们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分歧。
那为了降低失去最珍贵的东西的损失感,他们就会通过贬低,否认目标对象的个人价值,企图使对方变得不再那么具有吸引力,以减轻自己的失去感。
因此,贬低对方的价值,能让情感勒索者自我洗脑,从心理上减轻他们的失去感。
但同时呢,也是在侧面地向他们自己的内心传递一个信息,“虽然你那么的糟糕,那样的不好,但我仍然愿意用一切努力来留住你。”
这个就很矛盾了,也突显了他们的绝望。
情感勒索者,处罚,侮辱他人的另一个心理是因为,他们认为,惩罚,是在帮助我们变得更好。
所以,即使伤害了最关心的人,他们也不会有罪恶感或后悔。
相反,还会颇为自豪,认为他们正在帮我们改善自己。
所以那些伤害我们的行为都会被他们合理化成“这都是为了你好”。
还有一种情况,造成情感勒索者对被害人进行惩罚,是因为当下的某件事,或者是某个环境触发了他们心里的旧伤,导致受害者成为了无辜的替罪羊。
比如,从小被父母严格管控的孩子,他可能不敢去反抗他的父母。
但可能当妻子让他做某件事时,他会突然大发雷霆,对妻子进行惩罚、辱骂。
那其实这个时候并不是因为妻子做错了什么,有什么需要改善的地方,只是因为触发了他内心对父母的不满,因而把气撒在了妻子的身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惩罚的手段其实也是情感勒索者维持亲密关系的手段。
比如,不甘心离婚的情感勒索者,通常会拿孩子当武器,以和对方保持情感上的联系,虽然这种互动方式是负性的,但在他们看来,即使是负性的互动,也好过完全没有连接。
最后,我们要知道,想逃离情感勒索者的心理攻势,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一个事实:
虽然所有的情感勒索看起来都由你而起,但绝大部分情况下与你无关。
相反,这些举动都来自情感勒索者不安定的内心,是情感勒索者为了摆脱恐惧,焦虑和不安而做出的。
他们对我们的指责和感到压力,是来自于他们的过去,而不是现在,更不是源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