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关注发生在自己身上与家庭成员或伴侣的冲突,这个冲突除了是现实层面的,也会是心理层面的,比如一些观念上的冲突。看看如何用一念之转的方式来破解。
首先,我们通过三个案例来看看在生活中我们的冲突是怎么发生的。
01 从不同角度引发的冲突
第一个案例,A夫妻俩的冲突起源于一大早丈夫起床后有口无心的说了一句“暖气不太热”。
这句话,听在一早上都忙个不停,忙着给孩子做早饭的妻子耳里,瞬间就炸毛了,没好气地回道“你怎么总是那么挑剔那么多事儿啊,这个天儿,这个暖气的温度刚刚好,再暖一点不得热死,那屋里还能呆吗?”
因为,丈夫平时就是比较容易挑剔,看事情喜欢抓着没做好的点去说,嫌这嫌那,几乎很难有让他完全满意的人和物。
而此刻,丈夫的暖气不太热的【不】字一出口,在妻子看来,就是丈夫又开始对她挑剔了。
对丈夫来说,原本是句不经意的话,妻子这样的回应让他也挺不爽的,“怎么就我事儿多了?你自己来摸摸看,看这暖气片是不是不热?”
妻子又没好气地回应,“你总是这样,看什么做什么都是负面的,反面的,就永远只盯着不好的,只看得到不好的,好的是一点儿都看不见。现在这个季节这个温度,暖气用得着那么暖吗?”
先生一听,情绪状态就越来越不好了,“我这也没说什么啊,不过就是说暖气不太热,这是事实,怎么就是我爱挑剔了,你是不是有病啊?”
一来二去,两个人就热火朝天地吵起来了。
那我们看看,他们的冲突是怎么发生的。
可以说,是由于妻子和丈夫看事情的不同角度引发的,对吧?
妻子看事情的角度可能更多的是偏向于已经做好的部分,令人满意的部分,看到别人已经做了努力的部分,她的视角是偏向于一种得到的获得的存在的部分。
添加情感导师\/信:jiadais 一对一咨询帮你挽回失去的爱,修复您的婚姻情感关系!
丈夫的视角完全相反,看到的是那些还没做到的,做得不好的,没有被完全满足的部分。
现实也确实是既有做好的部分也有没做好的部分。
当这样的事实呈现在看待事物不同视角的夫妻俩面前时,妻子会觉得,已经做好的比没有做好的更重要。
丈夫会觉得,做好的是【应该】的,没做好的是需要继续努力的。
当两个完全站在不同视角的人,他们之间发生了碰撞,就像地上写着一个不知道是6还是9的数字,站在这边看到的是6,站在对立面看到的就是9,那你能说谁错了吗?
不能,对吧?因为站在他们的角度上看,他们看到的都是对的。
可是,当他们只固守在自己的角度时,两个人的争执就发生了。
所以,在这样的冲突中,我们有没有发现其中蕴含的一个执念,
那就是我们执着的认为,我们看到的才是真相,而否定对方所看到的也是真相。
可如果我们确信我们所看到的东西是真相的时候,因为我们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那你又怎么能否定对方看到的不是真相?
其实,我们是没有办法去辩驳的,对吧?只能说,我们各自的角度是不同的。
那在这类的一个冲突中,我们常常会生出这样的一个执着的念头,就是,
他说得全都不对,我接受不了他去表达这样的一个视角,这让我接受不了,我很生气,我不开心,都是因为他。
要知道,我们自己的状态要自己负责,当我们去否认对方所秉持的一个客观世界和客观事实的时候,那么我们无异是在用自己的感受和对方的真实世界在对抗,我们就走入了一个死胡同,对吧?
02 不同的习惯引发的冲突
第二个案例,B夫妻俩平时关系挺好,很少会有矛盾,主要是因为太忙了,没有太多一起的时间。
但一到周末就不行,尤其是周末干家务,收拾家的时候,两人就会爆发冲突。
爆发冲突的原因往往是因为某个很久没用的东西究竟是丢还是留。
妻子的原生家庭呢,是属于喜欢储藏型的,她自己也很喜欢留东西,即使是很久都没用的,都不舍得丢,觉得总会有用得上的那天。
即使是已经完全不能用,用不上的东西也不舍得扔,理由是有感情了,留着做个怀念。
而丈夫则是主张半年没用的东西就该扔,不然攒着家里太乱太多东西了,看着拥挤心烦。
对他来说,简单干净清爽,没有乱七八糟的东西堆放着是最舒服的状态。
所以呢,就是一个习惯了要留存物品的妻子和一个觉得应该及时断舍离的丈夫,两个人就经常为了哪个东西要留下,哪个东西要扔掉,争吵不休。
我们看这个冲突来自于什么呢?
主要是来自于两种习惯的碰撞。
我们可不要小瞧和漠视了习惯。
习惯这件事,当你是处在一个完全相融的状态里,比如你的理念和原生家庭是一致的,它未必凸显得出来,因为你已经把这种习惯当成了一种顺其自然,理所应当。
只有在和一个差异性的人相处的过程中,习惯才会体现出来。
而且习惯的重要性在于,习惯的后面往往连着很多自我的感觉,一些价值观,一些信念,包括自我价值的感觉。
所以我们有没有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当夫妻或伴侣的习惯发生碰撞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进入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我们会说,你不尊重我的习惯,就是你不在乎我的感受,你不在乎我的感受,就是不在乎我这个人。
就直接把习惯和对习惯的否认,对自我的否认,联系甚至是等同起来。
那这可就不是小事情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夫妻和伴侣之间因为牙膏应该从哪里开始挤,是不是应该盖马桶、冲马桶等等这些问题,而吵得不可开交,最后以性格不和,彼此不能尊重为由,就分道扬镳了。
所以,习惯在婚姻生活里,是不能被漠视的一件事情,因为习惯背后复杂的东西太多了。
当这种冲突发生的时候,我们往往就会用【应该】这个词来标定,
他不应该不懂得我对物品的这种重视程度。
他应该尊重我。
他应该重视我的诉求。
他为什么不尊重我。
……
这些【应该】就出来了。
这【应该】的执念,也是可以用一念之转拎出来做转念的。
《一念之转》的书里有这么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应该怎么样,只有发生了什么。
所以,发生的是既定事实,【应该】只是我们固守自己习惯的一种表达而已。
03 思维模式引发的冲突
第三个冲突的案例,小红刚失恋不久。她是一个非常认真可靠学霸型的姑娘。在工作上也是被领导赏识重用的一个人。总的来说,个人条件非常好。
前不久,她谈了个男朋友。与她相比,可以说男朋友就是妥妥的学渣。
原本这样的人是不会入她的眼的,但偏偏,她被男友身上的那股子潇洒,自在,轻松,幽默的感觉所吸引,觉得跟男友在一起,没什么压力,很放松。
而对于男友来说,能有这么优秀又漂亮的学霸做女友,那是多么有成就感,有面子和值得炫耀的事。
两个人交往了几个月后,小红就发现不太对劲,男友还是那个潇洒,自在,轻松的人。
但是,假如你拜托他去干点什么事的时候,他的这种潇洒自在就会让他把事儿不当回事,总是说,不着急,不需要马上去做,我先打盘游戏,等明天有空再弄等等,
就是,总要先照顾到他自己的一些感受,需求或者生活的状态,不太能够去把要完成的事情马上去完成。
比如,小红拜托他换个家居零件,他总能拖很久才完成。
一开始小红也想,反正这事我自己也能做,也就算了,但慢慢地就开始有不一样的感觉了。
后来真正把两个人的关系破坏掉的,是小红发现男友跟异性之间非常的没有界限感,他很容易就结交一些异性,互加微信,肆意聊天,和异性一起出去玩啊,喝茶什么的。
不管是行为还是聊天都属于不太有边界的那种。
虽然很多场合小红也在场,也都知道,可是她怎么都觉得特别不舒服。
但对男友来说,这就是他的生活常态,他也不觉得他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慢慢的他就觉得太受小红的管制了,觉得小红控制太多,开始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两个人似乎还都是原来的他们自己,可是在相处的过程中发现,曾经彼此吸引的优点成为了他们现在不能接受的缺点。
因为这样的冲突太多了,两个人最后只能是以分手告终。
我们看这个冲突主要来自于什么呢?
是来自于我们对这个人,对这个世界,我们所认识的一个思维模式的不同。
这个思维模式是什么?
就是,当我们以一种点状的思维或者是平面的思维去认识一个流动的过程,一个关系,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发现,好像没有办法去适应了。
因为我们是在某一个点,某一种情境下认识这个人的,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看重他的一个品质。
但是,我们往往只看中的是一个品质带给我们的好处,或者它们对我们来说有优势的部分,可我们却忘记了,同样的一个品质,它在不同的情况之下会出现一个不一样的状态。
比如 案例中小红的男友,他有着潇洒,轻松,愉悦的特点,但同时他似乎也没什么边界,这都是一个特质的两面。
所以,当你只固化的去看一个人的特性,而且只看这个特性吸引你的一面的时候,那当这个人的立体面和他的一个动态过程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就很难接受。
再比如,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他非常可靠,老实,本分,不太会说一些玩笑话,觉得这个人很可靠。
结果我突然发现,他只是跟我不能这么说,原来换了一个人,和第三者在一起时,他可以很自如地去表达他自己。
这都是因为我们局限在了对这个人的某一点的认识上,还由某一点推演到这个人就是怎样的。
我们没有动态地去看一个人,所以当我们看到截然相反的一面时,就会生出执念,他怎么可以这样,他居然是这样的,他不能是这样的,我不能接受他是这样的。
可事实就是,这也是他真实存在的一面,当你和他存在的另一个特性去抗衡的时候,你就走入了一种执念。
04 借力冲突,提升自己
三个案例呈现的冲突涉及到三个方面,也恰恰都是我们很容易走入的三个执念之中。
第一个案例冲突,是来自于我们站在两个不同的角度。我们都不允许自己知道,我们的世界只代表我们的世界,而在我们世界之外还有无数个世界的存在。
而当我们不能够去接受有这么多无数的世界存在的事实时,我们就用自己的世界去抗衡,我们就走入了死胡同。
第二个案例冲突来自于,我们各自的一些既有的生活习惯,或者是行为模式。
当我们很熟悉的用这样的一个习惯和模式来应对我们生活的种种的时候,另一个拥有不同的习惯被我们遇上了,那冲突和冲撞就来了。
当我们一直标榜着我们的习惯才是正确的时候,我们就又走入了一个死胡同。
第三个案例冲突来自于,我们对于一个人的认知上的局限,我们只允许自己看到这个人的一面,不允许他有另一面的存在。
我们依然会执着于,他不能是这样的,他不应该是这样的,他怎么可能是这样的,他如果是这样的我是受不了的。
那所有的这些冲突中的执念,我们都可以把它拎出来,用4句话和三个反躬自问,来帮自己去理清楚。
我们唯一要面对的事实:他就是这样的。
很多姐妹在走到【他就是这样的】这一事实时,会疑惑,难道我们就只能这么消极的接受,接受他原来就是这样的,我们就什么都不能做了,只能被动,只能听之任之,不能有所作为了吗?
其实,我们可以做什么,取决于你怎么体会这两句话:
“他不能是这样的,他是这样的就不行,我必须要做点什么。”
另一句是,“噢,他原来是这样的,好吧,我知道了,他既然是这样的,那我做点什么能够让自己的生活更好一些?”
这两句话,哪个更让你觉得是有力量的,哪一个是真正可以让你的生活更好的?
前一句是执着于去改变他人,后一句是看到自己所处的处境,让自己在现有的处境和状态里边成为一个更加能够经营自己生活的人。
那姐妹们可以反复地体会一下。
冲突,固然是让人感觉不舒服的,可它有没有哪怕一点点的好处呢?
当我们对冲突进行审查后会发现,冲突之中也是有能够促进我们成长和让我们拥有更好生活的资源的。
第一个方面,通过这些冲突,我们可以拓展对这个世界,对于人性,对于所有的事物发展规律的一个认识。
小的时候,我们看事情非黑即白,对吧?而成长的过程,就是开始能够看到更多世界的复杂性,让我们发现,原来连我们的习惯都会有这么多的差异。
第二个方面,可以对自己多一些了解,认识到,哦,原来我是这样的。
比如,他可能觉得,把所有东西清空才会感觉舒服,而你会觉得,当一个物品保留下来,珍惜它,才会感觉到舒服。
只有我们看到了不同习惯的形成,我们才会觉察到,原来我拥有一套属于我自己的模式和习惯,他也有一套和我不一样的模式和习惯,我只是习惯了我的模式而已,但并不代表着别人不能去拥有他自己的习惯和模式。
通过这样的一个冲突,对自己多一些了解。
第三个方面,提升自己。
因为很多的差异会让我们有很多不舒服的感觉,比如愤怒,担心,委屈,纠结,而这些负面的情绪或感受,恰恰是我们可以去观望自己,体验自己甚至是提升成长,促进自己的一些原材料。
以前,当我们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想的是,我要把这个人给改变了。
可是,他人不可改。我们没有办法跑到别人家管别人的事。
现在,我们的方向变了。我们再也不是去管别人的事情,而是回过头来看看如何去提升自己。
容纳也好,不再依赖也好,增强自己的力量也好,学会换视角多维度地去观看这个世界也好,这都在某一种程度上把自己的各种各样的能力提升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冲突也是充满资源的,不是每一次冲突出现的时候,我们都想着去避免,去反感,在避无可避的情况下,反倒可以把冲突当成一次借力,去更多的了解自己,认识世界,读懂伴侣的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