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这些困境中,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期待。
比如,今天因为孩子想爸爸,给老公打视频,可他因为和第三者约会,不接视频。
这太气人了,他是孩子的父亲,我们还没有离婚,他却已经如此不负责任,对孩子不管不顾,所以我很生气,很愤怒也很伤心。
这是一个处在愤怒状态下的妻子,对老公的抱怨和指责。
在这个抱怨,指责,愤怒和伤心的情绪背后,最初的起点就是一份期待,是她期待丈夫能够时刻把孩子的事放在首位,能够做到对家庭对孩子负责。
再比如,从来不迟到的员工,今天早上因为一些不可控因素迟到了几分钟,不巧的是,被老板抓了个现行。
老板对着员工一顿臭骂和否定。员工感到委屈和愤怒,在内心抱怨老板眼瞎,看不到他的努力和付出,看不到他的兢兢业业。
因为一次迟到就否定他所有在工作上的付出,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所有这些负面情绪的背后,其实是员工对老板的期待,期待他的努力和付出能够被老板看到并认可,对吧?
每个最初寻求帮助的姐妹,大多都是带着对老公大量的情绪,抱怨和指责。
难道他不应该看到我的辛苦吗?
难道他不应该更顾及我们的小家吗?
他背叛了我,难道不应该跟我道歉吗?
我每天那么累,他却回来葛优躺,难道我不应该跟他发火吗?
添加情感导师\/信:jiadais 一对一咨询帮你解决疑难情感问题!让您重获有品质的爱。
……
这么多的"应该"背后,都是满满的期待。
大家曾经在自己的情绪,抱怨和冲突之中,看到过这些期待吗?
期待,原本是一个很具有褒义色彩的词。
期待美好的未来,期待良好的关系,期待亲密关系中比较愉悦的互动。
但随着接触越来越多的被出轨的姐妹,老师突然发现,期待,似乎不是一个很好的词。
因为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有期待或者期待太多,太高,破坏了两个人的亲密关系。
当我们期待别人的时候,我们就把自己的愿望放在了别人的身上,我们渴望通过别人做一些什么事情,来让自己获得一份满意。
如果对方做到了,刚开始,我们会有一些感谢。
但时间长了之后,我们会觉得那是理所应当的。
于是对方会觉得不平衡,凭什么你想要的事情都得靠我来满足?
而当他做不到,不能满足我们的期待时,我们就会很失望,就会有很多的负面情绪。
这些情绪让我们陷在沮丧和低落里,没法动弹。而当这些情绪传达出去的时候,也会让我们期待的那个人感觉很愤怒,甚至会拒绝再和我们连接。
于是我们之间就会因为期待,上演各种各样的热战、冷战、拉锯战、僵持战。
所以,老师才会跟姐妹们强调,不要去期待别人。
但是后来,老师对【期待】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虽然,期待他人的时候,确实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但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去真正的看到期待,然后走进它,跟它在一起,并且尝试着向下再看一看,看到期待后面有一些我们自己的怎样的需求和愿望。
毕竟,我们这个人,我们的生活就是被这些最深层的需要支撑着的,对吧?
在那些需要中,我们能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
所以,期待只是我们渴望通过一个人或者是一种工作,或者是以某个行为,来满足我们自己需要的一种方式,一种手段。
如果我们能够拨开迷雾,看到我们真正的需要,也许我们就可以找到更多的办法来满足我们的这个需要。
虽然,可能【期待】的实现途径,在你的生活中已经失效了,甚至已经起反作用了,可是那个需要,是没有问题,是没有错的。
我们要不断的去看到需要和满足我们的需要,这是我们的功课,我们的任务。
但这里边儿,我们需要去做一个转念,要把对别人的期待转念成对自己负责的一种愿望。
我们要看到期待,但我们要看到的是,期待是对别人,而底部的需要是我们自己的。
如果我们还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就要把这种需要变成我们的一个愿望。
因为,如果一个期待变成了一个愿望,那么我们就会从曾经的让别人替我们的需要负责,转变成我们要为自己的需要负责。
所以,期待和愿望,最大的不同就是,期待,是指向别人的,而愿望,是回归到我们自己的。
当我们能有这样的一个觉知或区分的时候,我们就会从曾经的自责或指责的状态里进入到对自己负责的状态。
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了期待,把期待转念成我们自己的愿望的时候,我们就会从曾经的自责和指责的状态里,转身回到为自己负责的状态和位置上。
我们还是通过一个案例来看看,如何才能够把对别人的期待变成一种对自己的愿望,如何把自己从一种自责指责的挣扎状态中带出来,变成能够为自己负责的状态。
小娟结婚十几年了,在事业单位有一份比较清闲的工作。
性格好,人缘也很好。她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家庭上,老公、孩子、双方的父母都被小娟料理得井井有条。
虽然和丈夫之间也曾经出现过一些摩擦和争执,但没什么大的矛盾。
两人都四十多了,生活和感情都进入相对平淡平稳的阶段。
小娟自己对现在的状态和生活都是挺满意的。
但前不久,小娟突然发现丈夫有嫖娼行为,而且随着一些事实一点一点地被揭开,小娟顿时陷入到难以置信和巨大的痛苦中。
她找老公去吵去闹去要说法,还想过离婚。
可老公却云淡风轻地回复,“你之前不知道的时候,咱俩不是过得挺好的嘛,你就继续当做什么都不知道,咱俩还一样的过。当然,你要是实在过不下去,要离婚,我也是可以的。毕竟,我也不想再过这种像和尚一样的日子了。
你自己数数,自从孩子出生后,你跟我过了几回夫妻生活?哦,你不能满足我,还不允许我出去找了?难道真要我守活寡?”
老公的回应让小娟陷入了一种非常无助和无力的挣扎状态中。
吵过闹过之后,小娟也开始反思自己,她在想,也许真的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于是她开始去做调整,去做改变,渴望能够回头,渴望两人的感情能恢复如初。
但所有的事,小娟都努力尝试过了,她压抑自己的委屈和恶心去迎合老公,可老公反倒更坦然了。
老公说,“我不想再掩饰了,你也不用特意去做什么,我对你只有亲情,我们就各自安好,能过,就继续过,
你要是受不了,咱俩现在就去把手续办了。”
看起来似乎是把决定权给了小娟,可小娟拿着这个决定权是完全动弹不了的,因为她发现自己根本离不开这个家。
如果你是小娟,你会怎么做呢?
其实,在这个时刻,在小娟这样的状态下,并不是一个适合马上做决定的时候。
我们首先要看清楚自己,看清楚对方,也看清楚当下的状况。
然后,要把自己看到的所有的内容,把自己所有的想法,和情绪,聚拢到一起,开一个圆桌会议。
也就是,把我们所有的想法、念头、纠结、犹豫、情绪都给它们安排一个座位,一起开一个会议。
让他们每个人都发言,每个人都露个脸,让每个人都呈现出来,而你就是会议的主持人。当每一个都去呈现了一下,比如,小娟的圆桌上摆着对自己的否定,她觉得自己没有用,是自己没有魅力才让自己的老公有嫖娼的行为。
她很沮丧,她觉得自己不够好。
除此之外,她还有对老公的失望。
觉得老公不是那样的人,她很怀疑,又有愤怒,
同时她还有对未来的恐惧和担忧,和老公分开,她真的可以吗?
更多的焦虑还来源于对孩子的担忧,孩子没有完整的家庭。
另外,她怎么去向自己的父母交代,
怎么去面对外人对她的指指点点?
老公宁愿嫖娼都不愿意碰她,她这个面子怎么能够下得来呢?
让所有她看到的想法和念头都坐在这个圆桌上,一个一个的让它们去说。
当你能够坐在圆桌上和自己的这些想法,念头,情绪,感觉,去对话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到下一步。
第二步,给它们分成两个队。
一个队,是所有的指向别人的部分,就是指向老公的因素
比如,因为老公的行为对老公的愤怒。
比如,因为老公对我的评价,带来的是我对自己的否定。
另一个队,是指向自己的部分,就是我的怎么办?
我的情绪,我的感觉,我的这些渴求怎么办?
我怎么面对我的未来,我现在怎么去跟孩子和双方父母交代,我现在的情绪怎么处理,我怎么面对我的同事和亲戚朋友。
毕竟,在外人眼里,我们是模范夫妻,幸福的一家人。
当你把这些想法,念头,分门别类分成了两个队伍之后,接下来就是第三步,分别对它们进行不同的处理。
我们先看指向别人的部分。这里边儿可能有对他人的指责、抱怨、期待或者很多因此而激发出来的情绪,对吧?
这个情绪可能会指向自己,比如,当小娟的老公辩解说“都是因为你性冷淡,你把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你不关注我,还拒绝我。”
那小娟在反思的时候也觉得真的是自己有问题,是自己的错,都是因为自己做的不好,忽略了他的感受。
可以看到,小娟就是在老公这样的一个反馈中开启了全面地自我否定。
那这些自我否定的背后,小娟有什么样的需求呢?
这和小娟日常的生活是非常紧密相连的,对吧?
通过小娟的那些想法,不管是老公说的,还是她对未来的一些担心,其实都可以看到,小娟是很在乎别人对她的评价的,她非常在乎别人对她的认可。
也就是说,小娟自己的这些价值,是体现在别人觉得她好,别人觉得她做得很不错,别人的一些认可和肯定之上的。
那么,当她最在乎的人,就是她的老公,告诉她“你其实做得很差劲,你不好”,尤其还用嫖娼来全面否定小娟的时候,小娟的这个需求就被彻底击毁了。
那对于这些指向于别人的这样的一种需求,我们在看到了需求之后,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你想得到的这份认可,认同,除了在你老公身上可以得到之外,尤其现在老公这个因素还是你不可控,得不到的情况下,
你要学会把尺子拿回来,要去寻找更多的可以替代满足自我这份需求的方案,并在其中选择一个最佳的替代方案。
当你把评判自己,认可自己的权利交在了自己之外的别人的手上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因为别人是不可控的因素,这就意味着,一旦你的需求被对方拒绝了,那它就不能够被满足了。
这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你要把评判的尺子拿回来,要把你的那个评价体系拓展开来。
你真的像你老公否定得那么的不好,那么的一无是处吗?
你去听一听朋友是怎么评价你的,你回过头来看看你和孩子的关系是怎样的,你再去看一看你自己,所有自己那些可控的因素里面,你真的是像你老公说的那样吗?
那一刻,你不要只用一面镜子照自己,你要把自己所有的镜子都拿出来照照。
它们照出来的自己,才是最客观的自己,最全面的自己。
用老公的这个唯一评价体系否定了自己的全部,这是最不明智的选择。
好,另一队,那些所有的指向自己的想法。
比如,那些恐惧,那些焦虑,那些委屈,那些对自己的责怪。
同样的还是要探究下去,这些理念所沉淀出来的需求是什么?背后的需求是什么?
小娟,担心离婚后孩子,担心未来,担心没有办法向别人交代,这些背后都是她对于安全的需求。
也就是,当曾经所有的那些因为这个家庭带来的东西,崩塌了之后,我还能不能安全的和这些人,和我的生活在一起,
当初那份安全感就是这个家承载的,而家里边最核心的就是我和我的老公,有我们在,那么孩子,老人,我的亲戚朋友就各就其位,对吧?
可现在一个因素已经失控了,我怎么能够再安然地自处呢?
如果你看到了这一刻,你要的是一种安全的感觉,你要的是一种能够面对未来的力量,一种能够和不确定感在一起的能力,
这个时候你就要学会向内去寻找最佳的替代方案。
因此,当你的这些想法,念头,指向的是别人的时候,你要向外去寻找新的最佳替代方案。
而如果这些需求,这些想法更多的是指向内在的时候,你就要向内在去寻找更多的资源和可替代的一些最佳方案。
自责和负责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自责是指向于过去的,而且针对的是那些没有完成的或者已经失去的内容,是陷入到一种很无力很无奈的状态之中。
比如,后悔为什么之前没有做到,会进入到一种受害者的状态。
虽然很自责,虽然想了很多,虽然在反观自己,但是没有力气,也行动不了,她对自己有太多的评判,对自己有太多的否认和打压,所以更没有力气去做什么了。
这些对于过去的责怪,对于过去的自己的责怪,只能让人停步不前。
而当我们能够尝试着把关注点放在现在,对,我以前确实对有些东西不是特别的了解,不是特别的懂得,甚至我会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生活,可是现在我知道了,我看到了,过去的事情永远不可能追回来,那么现在,我怎么做,能够让自己觉得安全些呢?
我怎么做,能够让自己觉得舒服些,能够让自己觉得会放松些。
我们不需要想得太远,我们只需要看现在,能做的是什么。
虽然是我们的过去使我们到了现在这样的一个地步,可我们的过去没有办法决定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每一个现在,才会决定我们的未来。
所以,当你能够把你的眼光,你的经历、你的智慧,你的这种关注点都放在现在,放在如何去做,直接去做,而不是一直在想却没有行动,你就会成为你自己当下生活的一个建设者,你就会从曾经无力的受害者的状态走出来一点点。
你开始去做了,你有了一个新的体会,你有了一个不同的经验,你就会发现,原来,我自己是可以为自己负起这个责任的。
虽然我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也不可能把之前的那种状况恢复到原来的模样。
但是至少现在,我能够动一下,我能够让自己在如此混乱的状态下,放松一下,甚至会发现,原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也能做到让自己还算可以安好。
目标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能看得太远,望得越远,心情越焦虑。
迷雾状态下,看清眼前脚下能迈出的那一步,才是真正踏踏实实的一步,才是能带你走出迷雾的那一步。
一定要记住,绝不能逼着自己,以自己现在的状态去面对未来的可能性,因为你也不知道未来是怎样的。
也不要逼着现在的自己追思过去。
我们看过去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知道我们是怎么来到现在这个位置上,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作用。
我们只有知道怎么过来的,才知道哪些点是我们需要提升的,才知道我们的哪些幻想是要被破灭掉的。
当我们破灭掉了幻想和想象的时候,我们就真的落到实地,可以一步一个脚印的活得更扎实一些了。
所以,当我们遇到了一些困境的时候,我们在困境中看到了无助,无力的自己,看到了那个愤怒、指责、抱怨和自责的自己时,没有关系,把它们全都一个个的请到圆桌上来,我们一个一个的去看它,一个个的去梳理它。
然后把它们分门别类,去看到它们所代表的需求是什么?
向外,找到更多的方案去满足需求,
向内,也去找一个最佳的方案,让自己能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