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步入婚姻之前,都会面临父母不同意的情况,那么父母不同意的婚姻,是不是都不会幸福呢?
对此,老师想说——
别把婚姻不幸福的锅甩给父母,说得好像父母同意的婚姻一定会幸福似的。
我有个好友高中谈了一个对象,双方家长知道后也没有阻拦,甚至互相见面有意结为亲家。一方面是因为我好友和她对象的学习成绩都不错,另一方面彼此家境也相当,可以说是门当户对。
俩人谈到大学毕业,各自工作了一年后,才正式结婚。
按照我好友当年的说法,是希望彼此先适应一下社会生活再步入婚姻,觉得这样比较稳妥。
她是个很有规划的人,处事也比较成熟;她对象跟她在很多观念上也都不谋而合。俩人互相欣赏,恋爱谈得很甜蜜,我们所有人都觉得她一定会嫁得很幸福。
事实上他们结婚的前五年,确实很幸福,哪怕是生了孩子,也几乎跟谈恋爱没什么差别。甚至因为孩子的到来,俩人的情感联结更深厚了。
变故就发生在结婚的第七年,孩子上小学,因为工作、政策等各方面的变动,她俩几乎每天都在吵架,差不多把相识相爱以来,所有的架都累积到了一起,没完没了的吵。
我曾问过她,为什么不像之前那样,有话好好说呢?
她回答我说:
“可能是厌倦了吧,人到中年所有的压力接踵而来。每天单位里一堆事,回到家又是一堆事。他项目一忙起来就找不着人,那段时间还搞得住进了医院,我一个人又要管孩子学习,又要忙工作,要不是家里请了保姆,我都快崩溃了。
我曾经也设想过很多关于结婚以后的事,现在经历的这些,也都有预料过。但是预料是一回事,真正经历是另一回事。我现在已经没有以前那种幸福感了,现实生活根本不受控制,不知何时才是个头。有时候,真的想放下一切,离婚算了。”
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夫妻俩已经分房睡觉,互不干扰,连夫妻生活都只是例行公事。公婆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硬朗,能把自己照顾好就万事大吉了。而孩子的学习辅导,则由她和她先生根据彼此空闲时间分工完成。
添加情感导师\/信:jiadais 一对一咨询帮你挽回失去的爱,修复您的婚姻情感关系!
他们就是互相喜欢恋爱结婚的典型,也是父母同意的婚姻。可是结婚以后呢?恋爱的激情退散,生活琐事磨平彼此的棱角,也磨灭了彼此的耐心。曾经无话不谈的两个人,逐渐过得越来越沉默。
用好友的话讲,就是“沉默不叨叨对我们来讲是一种休息和放松,也管不了其它的了。”
“我们现在婚姻虽然还算稳定,但也谈不上幸福,只能这样先过着呗。”
这是她曾跟我说过的原话。
所以你看,能让你婚姻幸福的,不是你的父母,也不是你对一个男人、对未来下的赌注。
幸福这东西,如果能够被指定,能够一锤定音,那这世上就没有不幸,没有离婚了。
如果你对婚姻没有深刻的认知,对自己的需求不够明确,对伴侣不够了解,完全处于懵懂混沌的状态,那无论是找有物质基础的人结婚,还是找自己爱的人结婚,都不会幸福。
因为婚姻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爱情获得圆满,也不是获取幸福的途径。婚姻的本质是利益与风险的共担,是一种保障社会稳定的制度。
只要两个人想结婚,无论是因为爱情,还是因为资产联姻,都可以领到那个红本本。
所以现实中的婚姻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神圣,结婚跟喜不喜欢一个人,根本不冲突。和喜欢的人结婚然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这是偶像剧童话书里的结局。
至于结婚以后的婚姻生活,那就不再是童话偶像剧的剧情,而是八点档的家庭都市现实题材,比如《双面胶》《当婆婆遇上妈》《小舍得》……剧里的情节还经过了一定美化,现实里往往更残酷。
所以说,不要以为喜欢一个人就像喜欢一个物品,弄到手了就万事大吉。在现实生活里,当你和喜欢的人结婚以后,对彼此真正的考验才算是拉开了序幕。
婚姻的考验①:物质基础。
婚姻的考验②:感情倦怠。
婚姻的考验③:家庭关系。
婚姻的考验④:亲子教育。
物质基础决定了你们结婚以后租房还是买房?
衣食住行人情往来的标准是多少?
生孩子在哪里生?坐月子去月子中心还是请月嫂还是全部自己来?
孩子念什么学校上哪种兴趣班?
父母有个头疼脑热能拿多少钱出来应急?够不够请保姆家政?
一方如果失业另一方能否支撑?
感情倦怠考验着你们对两性亲密关系的认知理解,考验着你们在面对感情变化时的决策。
你能不能接受感情也有保质期,会由浓变淡;能不能接受曾经浓情蜜意的两个人,渐渐相顾无言;能不能接受在爱情光环退化后,暴露出的人性的B面,比如:略微自私、懒散邋遢、偶尔双标、贪婪小气、推卸责任、好高骛远、情绪不稳定、不懂沟通……等等。
如果不懂得处理感情倦怠带来的负面情绪,就会延伸出各种变故,比如冷暴力、婚姻失语症、出轨……
婚姻的神奇就在于,它能把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结合在一起,所以结婚以后不再是两个人的生活,而是两个家庭的联结。
在婚姻里,家庭之间的纠纷往往伴随着“血缘关系”与“非血缘关系”之间的矛盾,比如婆媳关系、翁婿关系、姑嫂妯娌关系……等等。如果维护不好,都会间接引发夫妻之间的矛盾,影响彼此的感情。
当然随着社会发现、个人意识的觉醒,那种三世同堂或者四世同堂等家族群之间的链接越来越弱。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很多夫妻都渐渐脱离了原生大家庭,独自组建三口之家,或者四口之家。
在这种三口之家的婚姻里,亲子教育就是夫妻感情最大的导火索。
我见过太多原本夫妻和睦的家庭,因为生了孩子,变得“硝烟弥漫”“战火连连”。
孩子的到来,不仅会挤占工作后的剩余时间,改变许多“双职工夫妻”的职业规划,还会引发新的冲突——由于女性有天然的母性情结,对孩子更容易上心;而男性对成为父亲这一新角色的适应性缓慢,常常抗拒带娃,就导致了因为“谁来带孩子”引发的各种矛盾。
所以你看,婚姻根本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找个喜欢的人结婚就够了。
光是喜欢,哪怕是爱得死去活来,都不一定能让婚姻幸福。
而你的父母能做的,也仅仅只是凭借着自己在婚姻里摸爬打滚积累来的经验,来帮你筛选伴侣。甚至他们这些经验,也不一定能帮你完全避掉婚姻里的“坑”。
因为能让你过好日子,经营好婚姻的不是父母,这事儿还是得你自个儿来。
可能看到这里,你对婚姻会产生一些绝望,觉得婚姻带来的似乎是无穷无尽的麻烦,还不如一个人生活来得自在。
你当然也可以选择一个人生活,但人生来就是对亲密关系有需求的,你避不掉。
如发展心理学所述,人在婴儿时期对母亲有依恋需求;幼儿时期是对父亲的依恋需求;到了青少年时期则需要同伴、朋友,以及爱情……这些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统称为亲密关系。
毕竟在现实群体社会中活成一座孤岛,只满足吃喝拉撒的生理需求是不现实,且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我们需要通过和人建立亲密关系,认知内在的自己,认识这个世界。通过在亲密关系里的相处互动,来内窥自己的情感需求,完善自己的人格发展。
比起和一个陌生人建立毫无保障的深度联结,婚姻更容易达到这个需求。同时婚姻里的两性相处,也更能满足人与生俱来对深层依恋关系的需求。
当然如果你能够抑制住内心需求,不让自己陷入长期的两性亲密关系里,能够承受身边朋友亲人步入婚姻,而自己一直一个人生活下去的风险,你也可以不需要婚姻。
但是大多数人,很难违背这种与生俱来的需求感,也很难建立其它深刻的亲密关系,所以婚姻是大多数人的必经之路。
至于能不能在婚姻里找到幸福,则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①独立成长,戒掉控制欲;
②管理预期和情绪;
③多维度的全局观;
④平等尊重和理解;
经营好一段婚姻,真的要看个人的智慧。这种智慧不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学校和社会也不一定会教给你。
你只能靠自己在亲密关系里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在探索和尝试中学习成长,去正视内心需求的来源,接纳婚姻里的变化和落差,改掉内心的掌控欲和过度依赖感。
当你真正成长为独立自主且完善的人格,你就会发现你对两性亲密关系的认知,可以上升到另一个高度。你可以摆脱原生家庭、成长因素的影响,不再从两性亲密关系里寻找慰藉,弥补空虚。你能够带着多维度的全局思维,来看待和面对婚姻里的各种问题。
你可以把你的伴侣当做一个和你一样正常且平等的人类,可以看见他的需求,理解他的脆弱和无助,读懂他的潜台词。
你可以把他当成你自己,真正地去爱他,尊重他,理解他。就像尊重自己、理解自己一样。你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不再把他当成你的“傀儡”使唤。
当你遇到婚姻里的问题,你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过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会积极主动寻找解决办法。不“甩锅”,不为自己的怯懦卑微或者傲慢找借口。
你能够为自己的婚姻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而不是把期望和需求全部寄托在伴侣身上,要求伴侣为你负责。
你能够合理管理自己的预期,不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不把婚姻想得过于美好,不把婚姻当做救命稻草当做“铁饭碗”。
你也能客观看待你的伴侣,承认人的七情六欲,承认人性里的灰暗。你能够接纳他的不完美,不再以圣人的标准苛责他,也不再渴望改变他。
你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时可以就事论事,不被自己的负面情绪左右判断,也不被社会大众的负面情绪裹挟。比如当整个网络充斥着男女对立的偏激言论时,你能够独立思考,不卷入其中,不上升到自己的伴侣和婚姻。
总得来说,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但能否在婚姻里获得幸福,则是你自己一个人的事。
就如我最开始提到的那个好友,婚姻的幸福与否不在于她父母的祝福,也不在于伴侣的承诺,而在于她获取幸福的能力。
在经历婚姻现实里的考验后,她渐渐放下了执念和防御心,不再逃避,也不再挣扎。她开始直面婚姻里的无常变化,直面自己内心的脆弱,学会向伴侣求助,学会不再事实要求完美。
她和丈夫约定好,每周选一天放下孩子放下工作,给彼此制造独处空间,理清困惑和误会,培养感情增进彼此的情感联结。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也经过无数次的成长和顿悟,她终于找到婚姻里的平衡点,终于跟自己的内心达成和解。
现在的她,不再焦虑,心态平和又充满活力,婚姻过得很幸福。
上次聊天,她就跟我说:
“人生来皆苦,没有谁是谁的救世主。人生的每一步路,婚姻也好,事业也好,都必须由自己一步一步完成。朋友,丈夫,父母可以是自己的依靠,但不应该成为一种依赖。如果不能做到对自己负责,那自然就容易把一切的痛苦,全赖在别人身上,永远也得不到解脱。”
的确,有能力让自己获得幸福的人,必然是如上所说的,拥有独立自主且完善的人格。当然,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成长有一个较为煎熬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克服自己的局限和障碍,克服自己的痛苦、空虚、贪欲、依赖和控制。
你要卸下所有的心理防御,允许自己受伤,允许自己受挫,允许自己失去,允许自己的缓慢成长,不计较眼前一时一刻的得失,不急于求成,不追求完美,允许缺憾的存在。
当你真正跨越成长带来的痛苦,达到内心的平衡以后,自然也就能够拥抱幸福。